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

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

来源:掌中云    

小说简介:

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党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尤其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一本适合普通党员干部阅读的通俗哲学读物,用通俗的语言、身边的案例、透彻的分析,在讲清楚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讲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哲学理论变成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让党员干部运用哲学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各种问题。

在线阅读

精彩章节试读

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能动地影响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正确理解意识形态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对于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顺利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的任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能动地影响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正确理解意识形态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对于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顺利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的任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的总结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升华。

(一)意识形态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作为与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相对应的范畴,指反映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以及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体系。狭义的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的统治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即主流意识形态。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意识形态”就是狭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广义的意识形态指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以及他们提出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学说。

社会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有着不同的性质与作用。

政治法律思想是社会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直接体现着一定社会阶级的经济利益,是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阶级性最强的部分。

道德是以善恶标准,通过规范行为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联系比较密切,能够比较直接反映和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艺术是用形象表达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表达人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的意识形态,包含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多种具体形式。先进阶级的艺术反映社会生活中健康和进步的东西,对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动阶级的艺术则充满腐朽、颓废、庸俗的东西,对社会进步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崇拜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秘力量或境界的意识形态。宗教的存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既有阶级条件、社会基础,又有心理因素、认识原因。所以,即使在科学技术昌明的现代社会,宗教仍然是一些人的精神依托。马克思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哲学是对人和世界关系进行总体性把握,主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最一般关系,以最抽象、最普遍的形式出现的意识形态。哲学的形式是抽象的,但哲学问题却是现实的。

总之,意识形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观念上层建筑,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又对经济基础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观念既反映经济又反映政治,并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一个特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存在、巩固和发展,不仅需要强制性的政治制度和设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把人们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秩序之中,而且需要意识形态来论证经济制度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的合理性,使人们自愿地在该社会的秩序内活动。

(二)意识形态的特征

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结构决定了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的本质特征。

第一,历史的继承性。继承前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是历史上各种意识形态产生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中,都包含着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思想资料和思想形式。每一种意识形态,都有其先驱留下来的特定的思想资料,都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线索。一般来说,先进阶级的意识形态继承历史上优秀的思想成果;反动阶级的意识形态则继承历史上腐朽落后的思想糟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批判地继承我国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且吸收外国思想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反映着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一定意义上,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任何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也总是统治阶级的或控制该国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

第三,强烈的实践性。意识形态不仅是统治阶级和社会集团根本利益得以集中反映的理论形式,也是统治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得以满足和实现的实践要求和实践行动。毫无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的意识形态,以及毫无实践内容和行动策略要求的意识形态是根本不存在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巨大成就,无不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和实践性的价值和魅力。

第四,相对的独立性。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发生着能动的反作用,同时也对社会生活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表明,正是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思想意识、文化精神,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也改变着整个世界。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其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能动作用的发挥,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纵向来看,意识形态与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一般来说,意识形态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旧的意识形态当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改变以后,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继续存在一个时期。从横向来看,意识形态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不一定是最先进的;而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可能是比较先进的。

(三)意识形态的功能

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是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它是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意识形态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就一般功能而言,意识形态主要有导向功能、维护功能、教化功能和调控功能等。

导向功能。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一定的社会或国家进行政治目标导向和社会价值导向,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符合目标的引导。

维护功能。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要为一定阶级或国家进行合法性论证并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维护和巩固一定阶级和国家在思想上的统治。

教化功能。一般来说,意识形态总能说服人、教育人、影响人,并把某个社会政治集团或阶级的行动纲领、理想目标普遍化为全社会发展的目标,从而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是非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调控功能。调整和控制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调整社会关系,以此来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基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代表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在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提出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任何国家都希望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抢占发展先机。共同的发展主题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将人类纳入一个共同发展的轨道,“主义”之间的界限似乎逐渐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似乎日益淡化。外来文化高度流行,各种消费主义的风花雪月或泛娱乐化的“恶搞”言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巨大冲击。

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他们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如今,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二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铁盒里的大使”,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三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全球化和网络技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作为执政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批驳各种错误观点,积极探索意识形态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有效途径。

九十多年来,无论形势和环境如何变化,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始终没有变。通过党管干部原则的贯彻,党始终注重加强意识形态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工作的领导,使它们牢牢掌握在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管理促繁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一切思想文化阵地。

(二)积极开展多层面的意识形态教育管理

高度重视重点对象的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关键。

第一,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执政骨干的率先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标杆。然而,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报道的深入,特别是网络的放大效应,“雷官”、“雷语”不时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败坏了党的干部队伍的声誉,激化了干群矛盾,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为此,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忧党之心,才能恪尽兴党之责;只有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学习者、宣传者和捍卫者,才能在化理论为实践、变虚功为实做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引导他们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层次较高、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特别是各界知名人士,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引导他们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积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提出的两个反哺精神鼓舞下“文化反哺”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融合、助力农村经济、重建乡村文化的战略举措,是新一代知识精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步骤。

第三,提升宣传文化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准确诠释、有效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各级宣传和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部门的宣传文化工作者,担负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诠释和传播工作,宣传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宣传工作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在外宣工作中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第四,繁荣大众文化,关注百姓心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入手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是满足群众文化和精神层面需求的前提。理论只有关心大众,大众才会亲近理论。通过繁荣大众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倾听百姓心声,打造传媒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牢牢掌控网络舆论制高点

有个段子很传神。两人路遇街头争吵,一人驻足围观,另一人劝阻:有什么好看的,回家上微博看呗。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已近6亿,其中4亿多人通过手机上网,微博用户数逾3亿,我国103家微博客网站的用户账号总数已达12亿个,比较活跃的用户账号超过1.4亿个。微博用户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网络信息化潮流虽然为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提供了新的手段、方式和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首先,计算机互联网等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思想文化跨国界交流,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便捷,更显“短兵相接”。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发达国家凭借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的垄断优势试图使发展中国家沦为新的“网络殖民地”。“棱镜门事件”的主角斯诺登就爆料称,美国从2009年以来一直侵入中国网络系统,主要以中国的大学、公司、政府部门为目标,随时可以读取个人电邮。2013年1~5月份,中国就有44台僵尸伺服器和木马伺服器,控制了中国291万台主机。

其次,网络的自由开放特征,使任何一个地点上的个人或团体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国家的监控,随时以低廉的费用向全世界自由发布信息和传播思想,同时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吸纳信息。网络不可怕,网络舆情的变化和动员行动不容忽视,“阿拉伯之春”或“茉莉花革命” 被西方称为互联网的胜利,在整个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巨大的动员力量。

再次,境外各种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一直企图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法轮功”分子的网站多达上千个,“藏独”、“疆独”等民族分裂组织的网站多达200多个,诸如此类网站已成为政治谣言的发源地。因此,互联网上渗透与反渗透、封堵与反封堵的斗争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长期过程。

最后,“人人持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网络成员身份数字化、电子化,意识形态工作对象变得难以识别和掌握。从有形到无形,从公开到隐蔽,从可以确定到难以识别,从能够掌握到难以控制,这些变化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进入了一个十分复杂的运行环境,其带来的冲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严重的。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必须牢牢掌控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网上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首先,要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的意识形态安全宣传网络。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

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形势和任务,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网民自身的抗干扰力、“免疫力”,强化网上“自律、自管、自教、自我服务”的操守理念。要设置网上举报功能,把形形色色的政治性网站、论坛和社区,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除此以外,针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还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延续民族传统。要积极利用网络工具,在国际互联网上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我国网民的文化归属感和凝聚力。外文版意识形态网络应重点报道我国发生的重要政治事件,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澄清国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我国的误解,驳斥敌对势力的恶意歪曲和煽动。

其次,大力发展自主的网络安全高科技,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根除网络信息安全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一是IT行业基础元器件和基础设备,比如芯片技术、高速计算机,这些都是发达国家不向中国转让或禁运的,我们只能自己搞。二是网络本身的安全防卫技术。因为涉及国家安全,我们也必须自己搞。

再次,培养一支既懂意识形态工作艺术又具备网络素质的新型政工队伍。就广大的意识形态工作者来说,要尽快掌握网络技术,用网络技术武装自己。要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研究,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扩大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渗透性,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四)统筹协调意识形态管理

由于意识形态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并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意识形态的管理创新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统筹协调。

第一,树立意识形态管理大格局观念,实施分工协作、明确责权的目标管理。围绕意识形态管理总目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分目标,横向分解落实到广电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理论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部门。纵向上,结合行政管理的各个层级,把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部委、省(直辖市)、市、县(区)及其具体的基层单位,责权明确,形成在中央统一部署之下的纵横交错、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协作的意识形态管理网络。

第二,强化过程管理,推进意识形态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意识形态涉及诸多领域,是复杂庞大的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管理层次、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着组织协调问题。目前,我国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中,人为影响因素较大,领导的重视程度、具体管理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法规制度不健全等严重影响意识形态的管理效果。只有确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才能做到管理层次清晰、组织精干、任务明确、协同发挥出最大管理效能。

第三,科学统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宣传及哲学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研究的有效互动,形成学科合力。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许多社会科学的理论多是从西方传入,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西方意识形态色彩,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甚至有些理论本身就公开宣扬反对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现有的主流意识形态没能及时从这些学科中汲取最新成果并及时有效地渗透到这些学科中。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各门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并以这些具体社会科学为基础,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强大的学科合力。

第四,协调各种管理手段,发挥各种宏观管理手段的合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人们的主体性和平等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发挥间接管理、宏观管理、政策管理、法规管理等管理手段,但是,并不是说直接管理、行政管理等手段都弃之不用了,相反,在涉及重大方向、原则问题上,提倡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等大是大非问题上,行政直接管理手段还是必要的。意识形态管理中我们需要协调各种手段,发挥最佳效能,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

三、不断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一元化与多样性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任何社会都有一个主导的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地位,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地位的经济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是其政治根源;社会意识构成要素的不平衡性发展规律是其理论根源。一元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动员、召唤和聚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精神支柱,是在全球化背景与国际格局中,维护和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的价值反映和文化力量。

多样性是指在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中,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那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想文化及其活动。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我国多种经济并存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社会阶层变化、人们现实思想文化水准差异的结果。社会意识多样化充分说明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得以增强,说明人们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更加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活力。

一元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多样性并不排斥一元性。当代中国,在多样中坚持一元,就是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面对客观存在的日益纷繁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反对以一元取代多样又反对以多样否定一元。在多样中坚持一元,在一元中包容多样,实现一元与多样的统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的特征,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时刻注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与动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二)先进性与广泛性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先进性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现实需求的广泛性,是由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境界的多层次性决定的。需要澄清的是,意识形态的层次性不等于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前者主要是指主导意识形态的层次性与多样性;后者则是指多种意识形态(即主导和非主导意识形态、同质性和异质性意识形态)的并存性。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层次性,在践履的对象上是不同的。对于党员和干部,坚持先进性,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不能降格,并以制度予以保证;对于生活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多数社会成员,要区分层次性,从他们现实生活条件、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准出发,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调动亿万群众树立共同理想的积极性。“非主流意识形态”并不都等于“反主流”,它们只不过是我国社会现实社会关系的客观反映。要以开放的心态把非主流意识形态纳入到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范畴中,从而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无论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还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已经完全熔铸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

(三)稳定性与灵活性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每逢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之时,往往是意识形态活跃和发展的时候,变动着的社会现实需要科学理论和先进意识形态的引领。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必须在宣传上下工夫。既要保持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的稳定表达,又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保持灵活性,做到张弛有度。面对中、西、马这三种文化资源,我们既不能走“全盘西化”和“复古主义”两条极端路线,也不能画地为牢、自设藩篱,而应该兼容并蓄古今中外的各类文明成果。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潮流;三是立足中国,讲中国话语,说中国故事,塑中国形象。

宣传教育方略上,一定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表达方式上的灵活性,创新文化形象和叙述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围绕主题主线,解决目前存在的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这两套话语机制的脱节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增加生活气息,采用生动灵活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事,注意将国家意志转化为个人意志并通过个人行为发挥作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入脑、入心。中央电视台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事件中,大量采用了香港电影《无间道》、美国电影《加勒比海盗》、《勇闯夺命岛》、美国电视剧《血战太平洋》等的配乐来衬托中国军队抢险救灾的英勇行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采用了外来文化的方式予以表达。

(四)批判性与包容性

任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存在一个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文化的批判性,就是不迷信任何文化,保持一种质疑态度,表现为对任何文化的洞察、判断和反思的能力。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承认和尊重各种文化形态,欣赏和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反对任何文化的霸权主义,表现为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过程,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实现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思想的批判性与包容性的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包容性是开放的意识形态必然具有的基本属性。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开放性是时代赋予的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它有着博大宽阔的胸怀,是博采古今中外之长、广集世间百家精华的意识形态。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除一元主导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其覆盖和容纳的思想资源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现存社会正在成长着的意识形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有益的文明成果。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是由我国社会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决定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地位的同时,包容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思想道德。

第一,以开放视野和批判精神对待外来文化。在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大格局中,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理性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健康、积极的文化因子,应时刻不忘保持文化的主体性,维护自身文化主权,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以敬畏心态和包容精神对待民族文化。近代中国,国力衰微,国门洞开,中华文化自此背负了封闭、落后的秽名。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两个时期,传统文化遭受了严重冲击。过去,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过于武断和褊狭,敬畏不足、批判有余。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从传统文化的优秀宝藏中发掘精神养料,改造融合到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两者相互吸收、相互促进。要坚决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思想、特权意识、官本位等腐朽没落方面,同时要大胆继承和吸收其中“刚劲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包容会通”、“克己奉公、修身慎独”等优秀文化。尤其是要摒弃传统文化上的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如名人籍贯之争、公祭活动泛滥、恶搞历史人物、杜撰传说佚事等。

第三,坚持批判性和包容性的结合,综合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同志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与借鉴西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同时,强调文化上的“综合创新”,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扫码加关注,看书不迷路

最新小说更多>

总裁宠妻请温柔

总裁宠妻请温柔

都市言情

阅读
总裁缠上门:宝贝娇妻不离婚

总裁缠上门:宝贝娇妻不离婚

都市言情

阅读
摄政王的金牌宠妃

摄政王的金牌宠妃

古代言情

阅读
夜帝的替婚新妻

夜帝的替婚新妻

都市言情

阅读
回忆是首歌

回忆是首歌

都市言情

阅读
盛世权宠第一庶妃

盛世权宠第一庶妃

古代言情

阅读
嫡女医妃:盛宠无双

嫡女医妃:盛宠无双

古代言情

阅读
盛宠不欢:青梅欲强婚

盛宠不欢:青梅欲强婚

都市言情

阅读
拐个王爷乱天下

拐个王爷乱天下

古代言情

阅读
老公么么哒

老公么么哒

都市言情

阅读


本站所收录所有玄幻小说、言情小说、都市小说及其他各类小说作品、小说资讯均属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