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来源:悠书阁    

小说简介:

在长征途中,红军以惊人的毅力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了饥饿、伤痛等种种艰难困苦,摆脱了尾追之敌,消灭了阻拦之敌,翻越了雪山草地,最终到达陕北根据地,实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在线阅读

精彩章节试读

四、红四方面军长征与中央红军挺进川西北 1.红四方面军策应中央红军 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正式宣告成立,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和直属教导团共3万余人。红四方面军成立后,接连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巩固扩大了鄂豫皖根据地。1932年夏天,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10月10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苏区向西转移至外线作战。由于敌人重兵围追,无法实现伺机打回根据地的计划,被迫转战到四川北部的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开始创建以此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到1933年10月,川陕根据地扩大到东起城口近郊,西临嘉陵江沿岸,南达营山、达县,北至陕南镇巴、宁羌的区域,建立了20多县的红色政权。红四方面军由刚入川的1.5万人发展到8万余人。 从1933年10月到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又进行了反击川军的六路围攻作战,取得辉煌战果,先后毙伤俘敌军8万余人,缴获大批枪弹。但苏区军民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红四方面军伤亡2万余人,苏区物资紧缺,补给困难。此后,蒋介石又调集杨虎城、胡宗南等部与川军共200多个团,加紧对川陕苏区的进攻,企图消灭红四方面军。 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巴中清江渡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川陕甘计划,即依托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以胡宗南部为打击目标,向甘南发展。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将会议的精神传达到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准备渡江北上时,致电红四方面军,要求派一个师南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仍按照清江渡会议制定的方针向川陕甘发展,首先夺取广元、昭化,消灭入川的胡宗南部,控制嘉陵江两岸川陕交界的咽喉要地,伺机接应中央红军和红二十五军。1935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发起广昭战役,歼敌800余人,但广元、昭化两城敌人凭坚固守,红军未能攻下两城。 1935年1月22日,即红四方面军打响广昭战役的当天,中共中央zhengzhi局、中革军委向红四方面军发出指示电,指出中央红军决定由黔北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北上,要求红四方面军配合作战,集中全力西渡嘉陵江,突入敌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策应中央红军渡江北进。 红四方面军收到电报时,中央红军已经向川黔边的赤水方向前进,红四方面军策应其北渡长江的任务刻不容缓。红四方面军领导人遂在旺苍坝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中央来电。会议认为,按照中央来电,红四方面军主力将离开川陕苏区,向嘉陵江以西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如果不是中央红军处境艰难,中央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因此,红四方面军头等重要的任务,是西进策应中央红军作战。会议最后决定,暂时停止与胡宗南部的角逐,适当收缩东线兵力,准备放弃城口、万源一带地区,集中主力西渡嘉陵江。 2月3日,红四方面军发起陕南战役,先后攻下宁羌、沔县(今勉县)和阳平关重镇,歼敌四个多团和一些地方反动民团,俘敌团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这次战役果然吸引了国民党军队的注意力,迫敌调整部署,增兵川陕边境,达到了调动敌人的目的。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回师川北,准备渡江西进。 2.红四方面军西进迎接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原准备在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由于土城战斗失利,且敌军在泸州附近长江沿岸地区布防重兵。于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暂缓实施北渡长江计划,改向川、滇、黔边境的扎西地域挺进。2月16日,朱德、周恩来、王稼祥致电红二、红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告知中央改变原定计划的决定。 红四方面军领导人鉴于各路敌军乘隙向川陕苏区进攻,苏区面积越来越小的实际情况,决定仍按照原定目标,强渡嘉陵江,实现川陕甘计划,同时密切注视中央红军的转战动向,伺机进行策应。 为了扫清渡江作战的障碍,红四方面军进行了仪陇、苍溪战斗,歼灭了川军田颂尧、罗泽洲两部敌军四个团的全部或大部,俘敌官兵3000余人,缴枪5000余支。仪陇、苍溪战斗之后,北起广元,南至南部城的嘉陵江东岸,除阆中城外,均为红军控制。3月28日夜,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下达渡江作战命令。红军第一梯队猛冲猛打,迅速占领沿江地带,并向纵深发展。第二梯队随之渡江协同作战。 红四方面军渡江后,兵分三路,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沿江之敌。3月31日攻克阆中,占领剑阁。4月2日占领剑门关,4月3日攻克昭化城,并包围广元。至此,嘉陵江西岸敌军江防被全线摧毁,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约200公里的嘉陵江两岸地区均控制在红军手中,红四方面军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之后,乘国民党军混乱调整之际,徐向前指挥红军向纵深发展,横扫涪江、嘉陵江流域国民党军。4月8日起,红三十、红九军、红四军主力分别在江油、梓潼、中坝等地展开猛烈进攻,到21日,相继攻克中坝、彰明、青川、平武、北川等地,取得了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起梓潼,北抵青川,纵横一二百公里的广大地区。 至此,历时24天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结束。红四方面军连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青川、平武、彰明、北川9座县城,共歼敌12团,1万多人。从强渡嘉陵江起,红四方面军就实际开始了长征。 强渡嘉陵江战役后,红四方面军在涪江地区休整、扩红、筹粮。这时,红四方面军总兵力达到了8万多人,连同地方武装和随军行动的地方党政机关人员、医院和学校的人员及工人,共计10万人。 红四方面军进行强渡嘉陵江战役时,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辗转西进,又一次改变行动方向,准备到川西建立根据地。5月初,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日益接近川西北地区。 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5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各部队先后撤出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向西进发,挺进松(潘)、理(番)、茂(县)地区。 徐向前亲率红九、红三十军主力直抢土门要塞。经过激战,红军于11日占领土门、干沟,并于当天占领茂县。随后红四方面军总部进驻茂县。 红四方面军进入茂县后,先头部队一部沿岷江南下,控制了文镇关、雁门关、威州等要地;另一部直逼汶川,占领理番。后续部队第四军、第三十一军一部,由北进至松潘、平武以南的镇江关、片口等地。 西进松、理、茂地区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在茂县开会,研究迎接中央红军的准备工作。会议首先确定由红三十军zhengzhi委员李先念、红九军junzhang何畏率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和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二十七师各一部,西进懋功地区,扫清这一带的敌人,迎接中央红军。会议要求全军各部队迅速动员,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大力筹集和捐献慰劳品,迎接兄弟部队。 6月初,迎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从汶川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向懋功前进。6月8日,红二十五军攻克懋功城,歼敌700多人。师长韩东山命令两个营驻守懋功县城,其余部队星夜兼程奔赴东南方向的达维镇。与此同时,李先念、何畏率领的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和红九军第二十七师一部,也接到徐向前的命令,到懋功地区,迎接中央红军。 3.会理会议与通过彝族区 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省的会理县城附近。中革军委决定红军在会理及其附近停留五天。红三军团围攻会理,其他部队就地转入休整。 趁着部队休整的机会,5月12日,中共中央zhengzhi局在会理县城附近的铁厂举行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zhengzhi局委员以及红一军团、红三军团负责人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遵义会议以来中央关于军事战略战术的认识,确定红军过金沙江后的行动方针。这就是长征中著名的会理会议。 会议着重总结了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广泛实行机动作战的经验;赞成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指出在危急情况下,由于采取了兜大圈子、机动作战的方针,四渡赤水,二占遵义,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北渡金沙江,才摆脱了敌人的重兵包围;要求维护遵义会议确立的zhengzhi领导和军事领导的团结,克服右倾思想。会议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抢渡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并决定组织先遣队,以刘伯承为司令员,为全军开路。 5月14日,根据敌情,为执行中共中央确定的在川西北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中革军委决定放弃对会理的围攻,主力沿会理至西昌大道北进,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 彝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长期受到国民党政府、地方军阀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极端贫困。由于历史上造成的隔阂,他们对汉族不信任,不准汉族军队进入他们的地区。为了顺利通过彝族区,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少数民族政策,号召彝族同红军合作,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欺压。同时,在中央红军各部队中,普遍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的教育,严格要求指战员尊重彝族风俗习惯,以模范的行动扩大党和红军的zhengzhi影响。 5月22日,中央红军先遣队从冕宁县大桥镇出发,经过彝汉杂居区,再进入彝族聚居地区。当部队行至冕宁北25公里的袁居海子(今彝家海子)地区时,遭到彝族罗洪、老伍、沽基(鸡)等家支的拦阻。红军对彝族各部落(家支)采取了以争取为主的政策,派代表与彝族部落首领进行谈判。对同红军比较友好的沽基族,以诚相待,热情友好,争取其全力支持。 为了表示红军与彝族友好,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按照彝族风俗,与沽基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拜为兄弟。刘伯承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一面上有“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正式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 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许多彝族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彝族同胞的帮助下,经过七天七夜,大队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聚居区。 4.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中央红军通过彝族区后,即向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日夜兼程前进。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必谋在雅安附近”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调兵加强大渡河以北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安顺场紧濒大渡河南岸,两岸是几十里的高山陡壁。这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据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北渡未成而失败。 中央红军先遣队第一师第一团通过彝族区后,冒着大雨急行军70多公里,于5月24日赶到安顺场,歼灭守敌川军两个连,缴获渡船一只,控制了渡口。 5月25日,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上午7时,第二连连长熊尚林率领17名勇士组成的渡河奋勇队,在团机枪连和军团炮兵营的火力掩护下,乘小船由安顺场驶向对岸,冒着枪林弹雨渡过大渡河,并控制了对岸渡口。接着,用这只仅有的木船往返不停地运送后续部队,一天一夜将红一团全部渡过大渡河。 红一团虽然渡河成功,打开了中央红军北进的通道,但是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太宽,不能架桥。此时国民党军薛岳部已过德昌,正向大渡河昼夜前进,情况十分紧急。中革军委决定改向西北,争取控制泸定桥。 5月26日,中革军委作出新的部署:红一师以及干部团为右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指挥,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后,沿大渡河东岸北上;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红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为左纵队,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北上,两路部队均向泸定桥急进,协同袭取该桥。军委纵队及红三、红九军团和红五团随左纵队后跟进。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两岸都是在峭壁悬崖上的羊肠小道,加上大雨不停,行军十分艰难。左纵队以红四团为先头,踏着泥泞,风雨兼程,多次击溃川军拦阻,经过160公里的急行军,于5月29日晨赶到泸定桥,并迅速袭占了西桥头。 泸定桥位于今四川省泸定县西,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横跨于奔腾咆哮的大渡河上,扼着川康要道。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作为桥面;桥栏左右各两根铁链作为扶手,人行其上,摇摇晃晃,提心吊胆。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城内驻有川军第四旅第三十八团一部,另有两个旅正向泸定城增援。在红军到达前,敌人已将泸定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链横在大渡河上。 当天下午4时,红四团发起夺桥战斗。团长王开湘和zhengzhi委员杨成武在桥头指挥战斗。22位突击英雄,手持冲锋枪或手枪,背着大刀,腰缠12颗手榴弹,在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的带领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随后的是王有才率领的第三连,每位战士除携带武器外,还扛着一块木板,边冲锋,边铺桥。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两个团的敌人被消灭大半,剩下的狼狈逃窜。黄昏,红四团占领泸定城,控制了泸定桥,为大部队渡过大渡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四团占领泸定桥后,沿大渡河东岸北上的右纵队的红一师和干部团,也日夜兼程急进,在击破敌人一个团的拦阻后,顺利到达泸定城。接着,中央红军主力陆续由泸定桥渡过大渡河。 5月31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泸定县城附近召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避开人烟稠密的地区,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6月7日,红九军团在红三军团策应下,占领天全;8日,红一军团在始阳坝击溃川军一个团,乘胜占领芦山。 6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对中央红军北上懋功,会合红四方面军的行动作出部署。同日,红军一举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歼敌一部。随后,经宝兴的盐井坪、崔店子,进到夹金山脚下的大硗碛地区。 夹金山,是中央红junzhang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 6月12日,天刚蒙蒙亮,红军先头部队就从大硗碛地区出发,开始向夹金山进军。红军指战员冒着风雪,克服了高山缺氧的困难,经过一天的努力,终于翻越了夹金山。 之后,中央红军主力也于6月17日翻越夹金山。这样,实现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已经水到渠成了。 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之一。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西门外河滩上,1979年10月修建。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地宣告成立,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和直属教导团共3万余人。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至外线作战。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之一。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中段。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面阔5间,深2进,两进间天井、厢房相连,硬山顶,布瓦铺盖,前檐墙为木门铺板,檐下饰燕子楼,总面积288平方米。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后,总指挥部设立于此。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多次在此召开军事会议。徐向前、陈昌浩居于旧址的后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黄柴畈会议旧址。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之一。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上新集镇黄柴畈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深一进,悬山顶,布瓦铺盖,内山墙为龙门架式木板墙,面积134平方米。1932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10月10日晚,中共鄂豫皖分局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沈泽民、徐向前、徐宝珊、王平章、吴焕先、成仿吾等20多人,会议决定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外线作战,调动和歼灭敌人,伺机打回根据地。随后红四方面军开始西行转战,实际上开始了长征历程。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县三元桥。阿坝红junzhang征遗迹之一。位于四川茂县县城东40公里土门乡的土门河上,建于清代中期,系石质拱桥。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进行土门战役时,红军在三元桥附近与敌展开过激烈战斗,其后各过路部队又在桥身、桥栏、桥柱等处錾刻标语29条422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县三元桥红军标语 ▲茂县三元桥全景 理县薛城红军石刻标语。位于四川省理县薛城镇较场村原理番厅城宁江门上,1935年5月至8月,红四方面junzhang征经过此地时錾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城门洞门楣条石上的标语——“为中国独立自由奋斗到底。红四军。” ▲位于西墙体条石上的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 ▲位于东墙体条石上的标语——“将军士兵们,你们拖枪过来参加红军!” 若尔盖县苟均桥。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求吉乡嘎哇村,南北纵跨于求吉河上。始建于清代,是伸臂式木质楼桥,桥面上修有亭台的走廊,全长29.5米,宽3米,高4.35米,桥楼为悬山式“人”字屋顶,桥墩为方形,是由一根根方木筑成的橄榄式。桥西侧约50米处,建有两座三角形的桥墩。苟均桥融合了藏式伸臂式桥和汉式楼桥的特征为一体。红junzhang征时期,中央红军及红四方面军,都曾经从此桥上经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区。1935年5月,中央红军经过冕宁时,刘伯承同彝族沽基家族首领沽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为红军的北上赢得宝贵的时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泸桥镇,是横跨甘孜州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的一座古铁索桥,为川藏交通的咽喉。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13根铁索、12164个铁制扣环连接而成。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此夺桥渡河成功,使红军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13根铁索 ◀泸定桥全景 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泸桥镇沙坝新区,为法国传教士1919年修建的天主教堂,砖结构,平顶。1935年5月29日中午,红军第一方面军左路军先遣团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在此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并组成夺桥突击队,布置了夺桥任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 ▲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一角 泸定毛泽东住地旧址。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杉树村,原为1918年修建的天主教堂,二楼一底砖木结构建筑。1935年5月29日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博古、陈云、邓小平在此开会。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入住于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毛泽东住地旧址全景 ▲泸定磨西会议会址 ▲泸定毛泽东住处内景 泸定朱德住地旧址。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泸桥镇建设村,建于民国初年,坐东向西,为悬山顶穿斗木结构,一楼一底,左前方接一吊脚楼。1935年5月29日红军夺取泸定桥占领泸定城后,朱德曾在此留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朱德住地旧址 ▲泸定朱德住地屋内12条墨书红军标语

扫码加关注,看书不迷路

最新小说更多>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

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八篇精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八篇精读

阅读
大国大时代

大国大时代

阅读
良田喜事:腹黑夫君美如花

良田喜事:腹黑夫君美如花

阅读
蜜宠新婚

蜜宠新婚

阅读
首席前夫请自重

首席前夫请自重

阅读
王爷,你可别过来

王爷,你可别过来

阅读
婚令如山:总裁请节制

婚令如山:总裁请节制

阅读
恶毒女配:废材嫡女要逆天!

恶毒女配:废材嫡女要逆天!

阅读
奇门医圣

奇门医圣

阅读


本站所收录所有玄幻小说、言情小说、都市小说及其他各类小说作品、小说资讯均属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点地图